????2016年4月,太原五一路封闭改造,陪伴它60多年的银杏、白蜡等700多株大树,仅有165棵原地留守,其余全部被迫迁移……
????2017年4月,五一路通车近一年,虽说道路两侧新栽种的上千株国槐,让全线郁郁葱葱绿意更浓。但提及五一路,人们的第一反应还是那每到深秋一地黄金叶的“银杏大道”。看着如今的柔嫩小树,总不禁问起那些老树现在的去向,它们生活的可还好?
????为此,记者四处打探老树的去向,在得知它们大部分已被安置在太原市园林苗木培育中心后,便于4月20日前往该中心“探望”。
????不少市民记得当年的“银杏大道”
????“这些小树,可得长几年才能像以前的老树一样遮阴啊。”“是啊,以前那些树也不知道移到哪去了!”4月20日,太阳明晃晃地挂在天上,虽说还在春天,但阳光已经开始刺眼。五一路上,彼此为伴的两位老人边走边念叨着……
????那些老树,承载了很多市民的记忆。现在提及五一路,不少市民依然能记得这样的场景:深秋,五一路沿线的银杏树叶飘飘洒洒散落一地,金黄色的银杏树叶铺满街道时,吸引来一批又一批特意来走走这条“银杏大道”的人。金黄的树叶与道路两旁古老的建筑相呼应,每到拖着“大辫子”的电车悠悠驶来时,就好似穿行在金色的小雨中一般。
????而白蜡、国槐等树木也整齐排列在道路两旁,茂密的枝桠向天空伸展,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还能看到灰白色古建筑的一角。原先狭窄的五一路让这些树木更显高大、粗壮。这些树木见证了60多年来在这里匆匆走过的人群,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太原人的记忆。根据《太原市园林志》记载,1951年至1954年,在新开通的五一路两侧,栽上了银杏、白蜡等行道树,算起来,这些老树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
????家住五一路粮食局建筑工程公司宿舍的王先生说,他已在五一路居住了35个年头,从开始记事起,家门口就有了这些银杏树,一年四季给五一路带来不一样的景致。如今,距离去年五一路改造,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宽阔的马路,时上时下的上跨下穿,几乎找寻不见原来的模样。道路两侧的新国槐,虽说尚未粗壮有力,但枝头的树叶郁郁葱葱,绿意渐浓。
????那么,原来的老树去哪了?记者了解到,2016年,太原市对五一路拓宽改造时,为了给改造“让道”,道路两侧的银杏、白蜡、国槐等700余棵老树,除了165棵树木原地保留外,其余的都被异地移植进行养护。其中,263棵银杏、163棵白蜡共426棵树,被移植到了太原市园林苗木培育中心,另外的树木被移栽到了一些新建公园和城市道路上。
????每棵老树都被截冠,顶端光秃秃的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这也是人们牵挂它们的原因,大家都怕这些在五一路生活半世纪的老树,适应不了新环境。但事实证明,它们已适应新家,且生长得不错。
????在市园林苗木培育中心里,每一片种植地都被编排了相应的序号,而从五一路移回来的白蜡和银杏被分别安置在该中心的东圃三区二号和东圃二区十号。
????这些老树与该中心其他树种相比,显得高大无比,每棵树树干直径都有40多公分,粗壮的树干笔直挺拔,一个人无法环抱住。但奇怪的是,每棵树都被截冠,顶端光秃秃的没有一根多余的枝干,只是有一些刚刚冒出的嫩枝条在风中摇曳,显得甚是突兀。
????这些树是快死了吗?“别担心,它们长势正常。”市园林苗木培育中心副主任程玉林解释道,截冠并非是因为树木有问题,相反,是为了提高树的存活率。程玉林介绍,这个区域里的每棵树都已生长50多年,都已是成年老树,不仅是树干粗壮,根系发达,而且树冠更是茂密繁盛。
????程玉林说:“当时移树时,你们一定也见到了,每棵树都被绑了草绳,根部带着直径有两米左右的土球。绑绳是为了避免移植过程中树干受损,根部带土球则是让树木移栽至新环境后有个适应期。”听到此处记者频频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但是还有一样你们可能就不知道了。这些树在运输前就都被截冠了,这样做,一是为了运输方便,二是为了提升移植树木的存活率。”程玉林说,树木移植到新的地方,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进入慢生长期,如果不截冠,每一处枝干都需要吸收营养,而根部又还没适应新环境,不能补给充分的营养,就会导致树木干枯死亡,而截冠,就可以减少营养的消耗,它自身的营养可以很好调动,自然就可以延长寿命,待它适应新环境后,自然会繁衍出新的枝叶。
????不仅如此,被迁移来的银杏和白蜡,每棵都有一个“身份证号”,也就是数字编号,都要逐一登记在册。经过近一年的生长,目前这些白蜡和银杏成活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老树移植时因根系遭到破坏而死亡。截冠后的老树重新长出了新枝叶,很快就能成荫。由于平安度过了适应期,树干上包裹的草绳也将拆除,一棵棵大树会越长越粗壮。
????挂吊瓶插管子,养护老树不容易
????在“探望”这些老树时,记者发现,一年前它们在“搬家”前“穿”上的草绳,到现在依然没有拆除。“过两天就要拆草绳了。”程玉林说,不拆草绳也是为了保证这些老树的营养,每天定时往树干上喷水,草绳浸透后,既可以保证老树所需的水分,也可作为保护层,太阳无法直射树干,减少其自身水分的流失,帮助平稳度过适应期,“现在,这些老树已经完全适应新环境了,开始生长新枝,草绳也就不需要了。”
????“这些管子是干啥用的?”来到银杏树前,记者注意到,每棵银杏的树根周边,都埋了4根白色塑料管,一头埋在土里,另一头露在外面。
????“银杏的根系是肉质根,水分过多易腐烂,这些是通气管,可以保持树木根部透气,起到排湿作用,从而提高移植树木的成活率。”程玉林表示,每根管子长约1米,直达树根部,也可以通过管子施肥,效果很好。到了雨季,要将管口封闭,防止积水过多。
????此外,每排银杏树的附近还放着一根细长的黑色塑胶管。据介绍,这是滴灌技术,无需人工浇灌,只要打开总阀,就会通过塑胶管的每个排水口,定时给树木滴灌。这样做,节水又护根。
????不仅如此,程玉林说,与白蜡相比,银杏属于第四季冰川时代遗留下的树种,更为珍贵,堪称“活化石”。刚移植过来时,树干要“挂吊瓶”,输营养液。土壤也要消毒,撒硫酸亚铁或多菌灵。土坑里还要撒有机肥和生根粉,一是增加土壤肥力,二是促进树木根系生长。
????“每棵树都是一个生命,我们会对这些树非常爱惜,请大家放心。”程玉林说,移植过来的大树长势很好,今后根据城市规划,会重新移植到新建公园或道路上,继续为城市添绿增彩。(记者 路丽虹)
?